
本報訊(記者 熊婷 通訊員 李娜)老物件寄托新情感,弘揚好家風傳遞正能量。岳塘區(qū)寶塔街道長塘社區(qū)退休黨員、抗美援朝老兵遺孀梁淑蘭秉承著這樣的信念,將18件承載著革命記憶的老物件捐贈給社區(qū)。
近日,長塘社區(qū)舉辦老照片、老物件、老故事等舊物收集活動,征集“好家規(guī)、好家訓、好家風”故事,梁淑蘭捐贈18件物品的同時,也講述了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一心為國及其子女繼承遺志的故事。
“當時的新中國百廢待興,救護條件十分簡陋,沒有吸痰機,有的重傷員需要吸痰,我老頭就用嘴對嘴的方法給傷員吸痰。”8月12日,回憶起愛人汪有余,梁淑蘭眼里是掩飾不住的懷念和自豪,汪有余于1950年參軍,后到佳木斯野戰(zhàn)醫(yī)院參加抗美援朝,救治志愿軍傷員,1954年入黨,1955年又到甘肅酒泉參加導彈衛(wèi)星發(fā)射基地建設,隱姓埋名直至見證“兩彈結合試驗”成功?;氐降胤胶螅粲杏喟l(fā)揮自己在外科和燒傷治療方面的專長,堅持20多年給居民們義務治療燙傷、燒傷、電擊傷。汪有余、梁淑蘭夫婦育有三子一女,三個兒子長大后都受父親影響參軍入伍,小女兒則繼承了父母的衣缽,治病救人。
直到2023年3月去世前夕,汪有余依舊要求大兒子汪平每月按時到社區(qū)替他交納黨費。父親彌留之際,汪平將父親早年間的工作日志、日記、使用過的急救包、槍套等物件一一整理陳列,家中還用相框將父親收集的不同時期的毛主席像章統(tǒng)一整理。在長塘社區(qū)開展的舊物收集活動中,一家人共將18件老物件無償捐贈給了社區(qū),希望能夠向更多的人展示真實的革命歷史。
“后續(xù),我們將把這次獲贈的老物件全部陳列在社區(qū)紅色老物件專題展區(qū),向居民免費開放?!遍L塘社區(qū)負責人表示,他們將進一步挖掘和宣傳社區(qū)“好家規(guī)、好家訓、好家風”資源,教育引導形成修身律己、崇德向善的道德風尚。
責編:周冠成
來源:湘潭日報
“面包媽媽”黃文韜:身殘志堅勇闖創(chuàng)業(yè)路 用雙手揉出生活的甜
老細屋里&崔老板蟹鉗:強特色、優(yōu)服務、樹標桿,推動“吃在湘潭”品牌火起來
書香岳塘:暢游書籍的海洋——小谷吖循環(huán)書倉
禁燒秸稈護生態(tài) 巧用廢料變資源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昭山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法華山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山市晴嵐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昭潭
下載APP
分享到